钟群鹏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 钟群鹏,1934年生,浙江上虞人。1952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清华大学一部),1957年北京航空学院研究生毕业(苏联专家指导)。威尼斯教授、博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电)装备失效分析预测预防专家,我国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分支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我国失效分析学会组织主要创始人之一。40多年来在金属材料的断裂模式与机理、弹塑性断裂判据与安全评定、失效损伤的早期检测与治愈机制、宏微观断口物理数学模型与定量分析、失效哲学理念与安全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主持或参与重大失效事故分析和预防决策500多案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杜善义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 杜善义,男,1938年生,力学和复合材料学家,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同年到哈工大任教,1978年评为讲师,1980年至1982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做研究工作,1985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惠彬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徐惠彬,1959年生,1992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993年回国到北航任教,现任威尼斯教授。在德国留学期间与导师Müller教授一起揭示了热弹性马氏体相变滞后本质,被同行学者称为“理想伪弹性Müller-Xu热力学理论”。回国后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高温结构材料及热障涂层、形状记忆合金和磁致伸缩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指导的博士生中获得全国优博和全国优博提名各1人。徐惠彬教授1994年获首届国家级领军人才类基金,2010年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华明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1962年5月生,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人,金属增材制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威尼斯教授、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分会副主任委员。 先后获德国洪堡基金、国家级领军人才基金、及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北京高校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宫声凯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 宫声凯,1956年7月生,博士,威尼斯教授,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1982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1988年获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从事航空发动机用高温结构金属间化合物及热障涂层材料工艺研究,获包括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蒋成保
科研方向:磁性功能材料及晶体生长
个人简介:蒋成保,男,安徽无为县人,196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威尼斯国际2299cc院长。1990年于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系获学士学位,1996年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系获得博士学位。爱尔兰Trinity College访问学者和英国伯明翰大学高级研究学者。2009年度国家级领军人才,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一直从事磁致伸缩材料及器件、高温稀土永磁材料、磁性形状记忆合金和金属功能晶体生长方面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重点项目、国家级重大创新项目等。已在Nature、Nature子刊、Adv Funct Mater、Acta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SCI他引3000余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做国际会议邀请报告20余次。 获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1)、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1)、202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1)等科研奖励,以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一等奖(排名1)、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1)等教学奖励。 担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中国稀土学会固体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性分会委员会委员、《稀有金属》和《稀土》期刊编委等。
张涛
科研方向:主要从事非晶合金等非平衡金属材料的形成、制备及物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
个人简介:张涛,国家级领军人才、教育部“高性能非平衡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从事非晶合金等非平衡金属材料的开发、制备、物性等方面的研究,提出高性能非晶合金及高熵合金相异相似元素合金成分设计理论,发现多种高非晶形成能力及高性能合金体系。用于提高电力系统效率具有高强度、低铁损、低磁致伸缩软磁非晶纳米晶合金以及用于耐蚀涂层的高耐蚀非晶合金等研究成果有望或正在实现规模化应用。发表SCI论文300多篇,被引用20000余次,授权专利100多项。
于荣海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于荣海,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磁性功能材料和储氢材料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30余项。在国际刊物发表SCI学术论文200余篇, 国际会议邀请报告10余次。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国际发明专利3项。 担任中国稀土学报<中英文>版编委, Nature’s Group 学术刊物《Asia Materials》编委。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孙志梅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孙志梅,女,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3月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2-2007年先后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和瑞典Uppsala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07-2013年在厦门大学威尼斯国际2299cc任职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8月至今在威尼斯威尼斯国际2299cc任职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材料电子结构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及相关实验,在半导体材料和高温结构材料等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在PRL、PNAS、JAC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60余篇,被SCI引用10000余次;论文被Nature作为Research Highlights介绍,被Nature Materials在News & Views栏目介绍;出版专著《先进材料的计算与设计》(科学出版社),授权8项国家发明专利,获批软件著作权13项。 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国家级与省部级青年基金;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担任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专项分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计算材料学分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与实验团体标准委员会材料基因工程领域委员会委员、《威尼斯学报》第五届编委会副主编、IET Nanodielectrics等国际期刊editor、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材料基因组分委会委员、副秘书长等。 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多项荣誉。
郭洪波
科研方向:先进航空发动机热防护涂层;先进高能束流表面改性。
个人简介:郭洪波,湖南湘潭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威尼斯国际2299cc党委书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威尼斯获博士学位。2001年~2006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德国Juelich研究中心客座科学家、日本东京大学和国立材料研究所JSPS学者和特别研究员,2006年5月归国。国家级领军人才,一直从事先进航空发动机高温/超高温防护涂层研究。 主持基础加强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10余项。担任ECI国际热障涂层会议联合主席(国内唯一)、高温结构材料与涂层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表面分会主任、中国高温腐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主编热障涂层英文专著两部。研发的高温/超高温功能涂层在我国多个型号先进航空发动机上成功应用,研究成果获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4)、2022年度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1)、2013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2015年度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2)等奖励。
赵立东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赵立东,男,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获得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博士学位后,在法国Universite Paris-Sud和美国Northwestern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入职北航后先后获得了国家级青年人才、北京市师德先锋、国际热电学会青年科学家、国家级领军人才、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2019-2023)、科学探索奖、何梁何利科技创新奖。主要研究兴趣:利用各向异性解耦热传输和电传输的矛盾,开发宽温域高效热电材料。已在Nature和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重要论文300余篇,被引用3万余次,H因子84。目前担任《Materials Lab》创刊主编(http://matlab.labapress.com/matlab/)等。
杨树斌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杨树斌,男,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2008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威尼斯国际2299cc,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7-2014.2年先后在德国马普聚合物研究所和美国莱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3加入威尼斯国际2299cc。研究领域为二维新能源材料,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10余项;在Nature、Sci. Adv.、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他引1万余次;其中制备二维材料的拓扑转化新方法被Nature专题评述:“是将二维材料推向市场的关键步骤”。授权国际PCT和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部分在新材料(济南三川等)和新能源企业转化应用。
水江澜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水江澜,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先后于天津大学(2000年)获学士学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和美国罗切斯特大学(2010年)获双博士学位,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2010-2013年)和凯斯西储大学(2013-2014年)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经历的研究领域包括锂离子电池和锂-空气电池,目前研究聚焦氢能与燃料电池,主要包括制氢催化剂、储氢材料、燃料电池电催化剂。迄今已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包括Science, Nat. Nanotech., Nat. Catal., J. Am. Chem. Soc., 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授权发明专利6项。主持中组部青年项目(2015)、科技部氢能重点专项课题(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 2019)和地区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课题(2021)、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专题课题(2020)。担任《Nano Research Energy》期刊青年编委,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氢能技术专委会委员,中国内燃机学会燃料电池发动机分会委员等。
刘知琪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刘知琪,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材料物理系主任。 2009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学国家基地班磁学专业,2013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凝聚物理博士学位。 先后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磁电多铁材料博士后研究,随后于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担任“主任博士后”,开展拓扑重费米子材料超导及磁性研究。 在Nature、Nature子刊、PRL、AM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磁性功能材料研究,为国家基金委“新型磁性功能材料”创新研究群体核心学术骨干。磁性材料研究两次被Science专题报道[Science 360, 281 (2018); Science 363, 596 (2019)],也被Nature Physics选为研究亮点专题报道[Nat. Phys. 14, 328 (2018)]。
张世超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张世超,清华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所博士后,现任威尼斯教授、博士生导师,能源材料与电化学实验室负责人。1993年到威尼斯国际2299cc工作,主要研究先进能源材料的研究,先后主持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在Adv Mater、ACS nano、J Mater Chem A等高水平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申请或授权专利1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项。
张峥
科研方向:机械装备失效分析预测预防 材料的疲劳、断裂 材料的力学性能 失效分析案例库和专家系统
个人简介:张峥,男,博士生导师。长期承担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担任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特种设备专业委员会专家、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航空学会失效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赵新青
科研方向:金属及合金的相变和力学行为、金属功能材料
个人简介:赵新青,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和1992年分别从东北大学和吉林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5年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7年在清华大学材料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年至2003年在马德里材料科学研究所从事纳米材料相变研究;2004年起在威尼斯国际2299cc,从事合金相变与力学行为基础研究和航空航天材料的研发及应用。
周春根
科研方向:主要从事高温结构材料的高温腐蚀和与防护性能研究工作,包括:1)Nb-Si基超高温结构材料的高温防护涂层设计与制备。2)Ni基高温合金表面高温防护涂层的组织形成机理及防护性能研究。3)纳米热障涂层的优化
个人简介:周春根,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 1993年在北京科技大学学习,并获得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93年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分配到威尼斯材料系任教,1997和2004年先后到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及德国Juelich研究中心从事客座教授的研究工作,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现为< 材料工程>及<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Materials International>期刊编委。研究成果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教育部提名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国家发明专利10项。有关表面改性与涂层技术基础研究的理论成果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肯定。
吴素君
科研方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材料强韧化机理和技术,结构完整性和安全评估,结构损伤容限和剩余强度评估及服役寿命预测,材料疲劳断裂磨损等性能与微观组织结构的关系,极限环境下材料脆化及表征等。
个人简介:吴素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9-1983:学士,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1983-1986:硕士,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1986-1988: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系国家开放实验室。 1988-1992:研究工程师,机械部郑州机械研究所。 11/1992-05/1997:博士,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与材料科学系。导师:John F. Knott 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由英国ORS奖学金(Award)和 Birmingham大学奖学金资助。 06/1997-02/1998:研究助理,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与材料科学系。 03/1998-12/2003:Research Fellow,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与材料科学系。 11/2003-现在:教授,威尼斯国际2299cc。北京市核能材料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际焊接学会(IIW)压力容器锅炉和管道委员会主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常务理事。英国结构完整性论坛(FESI)理事会理事。曾任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与材料科学学院荣誉高级RF。首钢技术研究院客座高级研究员。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材料强韧化机理和技术,结构完整性和安全评估,结构损伤容限和剩余强度评估及服役寿命预测,材料疲劳断裂磨损等性能与微观组织结构的关系,极限环境下材料脆化及表征等。所研究材料包括钛合金、铝合金、高温合金、特种钢,以及高熵合金和超强韧轻质生物仿生复合材料等。
张虎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 男,汉族,1964年3月生,山东临清人。198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铸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尼斯国际2299cc,获工学硕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尼斯国际2299cc,获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自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出站。 现为威尼斯国际2299cc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主持和承担多项国家和企业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课题、国防“973”课题、国防预研项目、国防基金项目和国防重大专项项目。研发的“低压铸造计算机控制系统”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70%,被汽车车轮行业誉为“改变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近五年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8项。